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
架。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快速發展,早期建成的部分高速公路已不能完全
適應目前交通量的需求,既有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日漸增多。特別是原有跨越既有鐵路線
的高速公路橋梁承載能力下降,已經快無法滿足日益加重的交通荷載,對那些承載能力不
足的橋梁進行加固改造的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在臨近或跨越既有鐵路線的高速公路改擴建
施工中,對于減少各種施工干擾影響,既保證高速公路正常交通通行,又保證既有鐵路的正
常行車安全,成為工程建設交通領域研究的新課題、新方向。如何安全、高效、快速、有序組
織實施臨近或跨越既有鐵路線(簡稱既有線)的橋梁整組拆除與安裝施工,保證所跨越既有
鐵路線的行車安全和高速公路交通順暢是改擴建項目的主要任務。
臨潼~西安段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橫向線連云港-霍爾果斯高速
公路(G30)在陜西境內的重要組成路段,同時也是陜西省交通運輸主動脈。線路于K118+
712.502(公路樁號)上跨隴海鐵路(K1048+682.5),橋位處路線平曲線半徑5500m,縱坡
1.266%,路線與鐵路的交角為26.45度。原路采用1-17.2mT梁跨越,與鐵路垂直布梁,斜橋
正做,橋下凈空7.8m。橋位下方隴海鐵路為挖方路基,最大挖深9.6m,橋位處為隴海線直線
段一級電氣化雙線鐵路,兩股道,Ⅲ型混凝土枕,線間距4m,南側軌道中心距既有西安側橋
臺4m,北側軌道中心距既有臨潼側橋臺8m。該處擴建方案為在原橋基礎上順鐵路方向增加
27片30m箱梁,其中左幅增加13片,右幅增加14片,并更換老橋承載力不足的44片17.2mT梁,
加寬后整橋向鐵路方向延伸總長為161.6m。老橋44片T梁共劃分為10組,最小組2片,最大組
5片,最大組重量達到138t。對上述橋梁進行改擴建施工時,目前尚無成功經驗借鑒,可供借
鑒的技術資料較少,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進行跨越既有鐵路線的公路橋梁大體積、大
噸位整組拆除并更新安裝施工,對確保繁忙的鐵路干線安全運營和高速公路改擴建順利施
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跨越既有鐵路線的公路橋梁大體積、大噸位整組拆除時,吊裝裝
置至關重要,因而需設計一種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能對整組拆除的梁段進行整體
吊裝,并且吊裝過程平穩,其承載力能滿足整組拆除梁段的吊裝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上跨
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
能對整組拆除的梁段進行整體吊裝,吊裝過程平穩,并且承載力能滿足整組拆除梁段的吊
裝需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
用吊架,其特征在于:由三個從下至上布設的吊裝架體拼裝而成,三個所述吊裝架體的結構
均相同且三者均布設在同一豎直面上;每個所述吊裝架體均由兩道并排布設在同一水平面
上的工字鋼拼裝而成,兩道所述工字鋼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平行布設,兩道所述
工字鋼分別為外側工字鋼和位于所述外側工字鋼內側的內側工字鋼;三個所述吊裝架體均
呈水平布設,三個所述吊裝架體從下至上分別為下部架體、中部架體和上部架體,所述下部
架體的長度大于中部架體的長度,所述中部架體的長度大于上部架體的長度,所述中部架
體和上部架體均位于下部架體的正上方;
所述中部架體分為位于上部架體正下方的中部架體節段和兩個分別位于所述中
部架體節段左右兩側的側部架體節段;所述上部架體與所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之間
通過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中部螺紋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每組所述中部螺紋鋼筋均包括兩個
呈對稱布設的中部螺紋鋼筋,兩個所述中部螺紋鋼筋分別為中部外側螺紋鋼筋和位于所述
中部外側螺紋鋼筋內側的中部內側螺紋鋼筋,所述上部架體與所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
體中的所述外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中部外側螺紋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所述上部架體與所
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中的所述內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中部內側螺紋鋼筋進行緊
固連接;所述上部架體、所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中的所述工字鋼的上下翼板上均開
有供中部螺紋鋼筋穿過的通孔;所述中部螺紋鋼筋呈豎直向布設;
每個所述側部架體節段與下部架體之間均通過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側部螺紋鋼
筋進行緊固連接,每組所述側部螺紋鋼筋均包括兩個呈對稱布設的側部螺紋鋼筋,兩個所
述側部螺紋鋼筋分別為側部外側螺紋鋼筋和位于所述側部外側螺紋鋼筋內側的側部內側
螺紋鋼筋,所述側部架體節段與下部架體中的所述外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側部外側螺紋
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側部架體節段與下部架體中的所述內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側部
內側螺紋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側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中的所述工字鋼的上下翼板上
均開有供側部螺紋鋼筋穿過的通孔;所述側部螺紋鋼筋呈豎直向布設。
上述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其特征是:每個所述中部螺紋鋼筋的左右兩側
均設置有一道中部加勁肋,兩道所述中部加勁肋呈對稱布設且二者均呈豎直向布設;所述
上部架體、所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中位于同一豎直面上的三道所述工字鋼之間通過
所述中部加勁肋緊固連接為一體;
每個所述側部螺紋鋼筋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道側部加勁肋,兩道所述側部加勁
肋呈對稱布設且二者均呈豎直向布設;所述側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中位于同一豎直面上
的兩道所述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側部加勁肋緊固連接為一體。
上述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其特征是:所述上部架體上部設置有多個上連
接鋼板,所述上連接鋼板的數量與中部螺紋鋼筋的組數相同,多個所述上連接鋼板的布設
位置分別與中部螺紋鋼筋的布設位置一一對應;所述上連接鋼板為長條形鋼板且其兩端分
別焊接固定在上部架體中兩道所述工字鋼的上翼板上,所述上連接鋼板的內外兩側均開有
一個供中部螺紋鋼筋安裝的安裝孔;
所述中部架體上部設置有多個中連接鋼板,所述中連接鋼板的數量與中部架體上
所裝側部螺紋鋼筋的組數相同,多個所述中連接鋼板的布設位置分別與所述中部架體上所
裝側部螺紋鋼筋的布設位置一一對應;所述中連接鋼板為長條形鋼板且其兩端分別焊接固
定在中部架體中兩道所述工字鋼的上翼板上,所述中連接鋼板的內外兩側均開有一個供側
部螺紋鋼筋安裝的安裝孔;
所述下部架體底部設置有多個下連接鋼板,所述下連接鋼板的數量與下部架體上
所裝中部螺紋鋼筋與側部螺紋鋼筋的組數之和相同,多個所述下連接鋼板的布設位置分別
與所述下部架體上所裝中部螺紋鋼筋與側部螺紋鋼筋的布設位置一一對應;所述下連接鋼
板為長條形鋼板且其兩端分別焊接固定在下部架體中兩道所述工字鋼的下翼板上,所述下
連接鋼板的內外兩側均開有一個供中部螺紋鋼筋或側部螺紋鋼筋安裝的安裝孔。
上述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其特征是:所述中部螺紋鋼筋和側部螺紋鋼筋
的上端均裝有上限位螺母,所述中部螺紋鋼筋上所裝的上限位螺母卡裝于上連接鋼板上
方,所述側部螺紋鋼筋所裝的上限位螺母卡裝于中連接鋼板上方;
所述中部螺紋鋼筋和側部螺紋鋼筋的上端均裝有下限位螺母,所述中部螺紋鋼筋
和側部螺紋鋼筋所裝的下限位螺母均卡裝于下連接鋼板下方;
所述上限位螺母和下連接鋼板均呈水平布設。
上述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其特征是:所述上部架體的中部開有供銷軸安
裝的銷孔。
上述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其特征是:位于上部架體中部左側的所有中部
螺紋鋼筋組成左中部螺紋鋼筋組,所述位于上部架體中部右側的所有中部螺紋鋼筋組成右
中部螺紋鋼筋組,所述左中部螺紋鋼筋組和所述右中部螺紋鋼筋組呈對稱布設;
位于上部架體左側的多組所述側部螺紋鋼筋組成左側部螺紋鋼筋組,位于上部架
體右側的多組所述側部螺紋鋼筋組成右側部螺紋鋼筋組,所述左側部螺紋鋼筋組與所述右
側部螺紋鋼筋組呈對稱布設。
上述上跨既有線橋梁拆除用吊架,其特征是:所述中部螺紋鋼筋的組數為4組,所
述中部架體上所裝側部螺紋鋼筋的組數為4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結構簡單且加工制作簡便,投入成本較低。
2、結構設計合理、穩固且承載能力強,由三個從下至上布設的吊裝架體拼裝而成,
三個吊裝架體的結構均相同且三者均布設在同一豎直面上;每個吊裝架體均由兩道并排布
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工字鋼拼裝而成,并且三個吊裝架體之間通過多組中部螺紋鋼筋和多
組側部螺紋鋼筋緊固連接為一體,整體性好,連接可靠。
3、使用操作簡便,與吊具連接方便。
4、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長度比需拆除梁段的橫向寬度略小,實際施工簡便,
能對整組拆除的梁段進行整體吊裝,吊裝過程平穩,并且能滿足不同寬度需拆除梁段的整
組吊裝需求。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
好,能對整組拆除的梁段進行整體吊裝,吊裝過程平穩,并且承載力能滿足整組拆除梁段的
吊裝需求。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下部架體; 2—中部架體; 3—上部架體;
4—中部螺紋鋼筋; 5—側部螺紋鋼筋; 6—中部加勁肋;
7—側部加勁肋; 8—上連接鋼板; 9—中連接鋼板;
10—下連接鋼板; 11—上限位螺母; 12—下限位螺母;
13—銷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三個從下至上布設的吊裝架體拼裝而成,三個所述吊裝
架體的結構均相同且三者均布設在同一豎直面上;每個所述吊裝架體均由兩道并排布設在
同一水平面上的工字鋼拼裝而成,兩道所述工字鋼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平行布
設,兩道所述工字鋼分別為外側工字鋼和位于所述外側工字鋼內側的內側工字鋼;三個所
述吊裝架體均呈水平布設,三個所述吊裝架體從下至上分別為下部架體1、中部架體2和上
部架體3,所述下部架體1的長度大于中部架體2的長度,所述中部架體2的長度大于上部架
體3的長度,所述中部架體2和上部架體3均位于下部架體1的正上方;
所述中部架體2分為位于上部架體3正下方的中部架體節段和兩個分別位于所述
中部架體節段左右兩側的側部架體節段;所述上部架體3與所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1
之間通過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中部螺紋鋼筋4進行緊固連接,每組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均包
括兩個呈對稱布設的中部螺紋鋼筋4,兩個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分別為中部外側螺紋鋼筋和
位于所述中部外側螺紋鋼筋內側的中部內側螺紋鋼筋,所述上部架體3與所述中部架體節
段和下部架體1中的所述外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中部外側螺紋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所述
上部架體3與所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1中的所述內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中部內側
螺紋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所述上部架體3、所述中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1中的所述工字鋼
的上下翼板上均開有供中部螺紋鋼筋4穿過的通孔;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呈豎直向布設;
每個所述側部架體節段與下部架體1之間均通過多組由左至右布設的側部螺紋鋼
筋5進行緊固連接,每組所述側部螺紋鋼筋5均包括兩個呈對稱布設的側部螺紋鋼筋5,兩個
所述側部螺紋鋼筋5分別為側部外側螺紋鋼筋和位于所述側部外側螺紋鋼筋內側的側部內
側螺紋鋼筋,所述側部架體節段與下部架體1中的所述外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側部外側
螺紋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側部架體節段與下部架體1中的所述內側工字鋼之間通過所
述側部內側螺紋鋼筋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側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1中的所述工字鋼的上
下翼板上均開有供側部螺紋鋼筋5穿過的通孔;所述側部螺紋鋼筋5呈豎直向布設。
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道中部加勁肋6,兩
道所述中部加勁肋6呈對稱布設且二者均呈豎直向布設;所述上部架體3、所述中部架體節
段和下部架體1中位于同一豎直面上的三道所述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中部加勁肋6緊固連
接為一體;
每個所述側部螺紋鋼筋5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一道側部加勁肋7,兩道所述側部加
勁肋7呈對稱布設且二者均呈豎直向布設;所述側部架體節段和下部架體1中位于同一豎直
面上的兩道所述工字鋼之間通過所述側部加勁肋7緊固連接為一體。
實際加工時,所述中部加勁肋6和側部加勁肋7均為長條形鋼板且二者與工字鋼之
間均與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部架體3上部設置有多個上連接鋼板8,所述上連接鋼板8的數
量與中部螺紋鋼筋4的組數相同,多個所述上連接鋼板8的布設位置分別與中部螺紋鋼筋4
的布設位置一一對應;所述上連接鋼板8為長條形鋼板且其兩端分別焊接固定在上部架體3
中兩道所述工字鋼的上翼板上,所述上連接鋼板8的內外兩側均開有一個供中部螺紋鋼筋4
安裝的安裝孔;
所述中部架體2上部設置有多個中連接鋼板9,所述中連接鋼板9的數量與中部架
體2上所裝側部螺紋鋼筋5的組數相同,多個所述中連接鋼板9的布設位置分別與所述中部
架體2上所裝側部螺紋鋼筋5的布設位置一一對應;所述中連接鋼板9為長條形鋼板且其兩
端分別焊接固定在中部架體2中兩道所述工字鋼的上翼板上,所述中連接鋼板9的內外兩側
均開有一個供側部螺紋鋼筋5安裝的安裝孔;
所述下部架體1底部設置有多個下連接鋼板10,所述下連接鋼板10的數量與下部
架體1上所裝中部螺紋鋼筋4與側部螺紋鋼筋5的組數之和相同,多個所述下連接鋼板10的
布設位置分別與所述下部架體1上所裝中部螺紋鋼筋4與側部螺紋鋼筋5的布設位置一一對
應;所述下連接鋼板10為長條形鋼板且其兩端分別焊接固定在下部架體1中兩道所述工字
鋼的下翼板上,所述下連接鋼板10的內外兩側均開有一個供中部螺紋鋼筋4或側部螺紋鋼
筋5安裝的安裝孔。
并且,所述上連接鋼板8、中連接鋼板9和下連接鋼板10均呈水平布設且三者均與
所述工字鋼呈垂直布設。
本實施例中,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和側部螺紋鋼筋5的上端均裝有上限位螺母11,
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上所裝的上限位螺母11卡裝于上連接鋼板8上方,所述側部螺紋鋼筋5
所裝的上限位螺母11卡裝于中連接鋼板9上方;
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和側部螺紋鋼筋5的上端均裝有下限位螺母12,所述中部螺紋
鋼筋4和側部螺紋鋼筋5所裝的下限位螺母12均卡裝于下連接鋼板10下方;
所述上限位螺母11和下連接鋼板10均呈水平布設。
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部架體3的中部開有供銷軸安裝的銷孔13。
實際使用時,所述上部架體3通過所述銷軸與吊裝設備的吊具進行連接。
本實施例中,位于上部架體3中部左側的所有中部螺紋鋼筋4組成左中部螺紋鋼筋
組,所述位于上部架體3中部右側的所有中部螺紋鋼筋4組成右中部螺紋鋼筋組,所述左中
部螺紋鋼筋組和所述右中部螺紋鋼筋組呈對稱布設;
位于上部架體3左側的多組所述側部螺紋鋼筋5組成左側部螺紋鋼筋組,位于上部
架體3右側的多組所述側部螺紋鋼筋5組成右側部螺紋鋼筋組,所述左側部螺紋鋼筋組與所
述右側部螺紋鋼筋組呈對稱布設。
本實施例中,所述中部螺紋鋼筋4的組數為4組,所述中部架體2上所裝側部螺紋鋼
筋5的組數為4組。
實際加工時,可根據具體需要,對中部螺紋鋼筋4和側部螺紋鋼筋5的組數分別進
行相應調整。
實際使用時,在需拆除梁段的前后兩端分別放置一個本實用新型,并采用多個吊
裝件將本實用新型緊固固定在所述需拆除梁段上,再將所述吊裝設備的兩個吊具分別安裝
在兩個本實用新型的上部架體3上,使兩個本實用新型分別吊裝于所述吊裝設備的兩個吊
具正下方,再采用所述吊裝設備進行吊裝即可,使用操作簡便。所述需拆除梁段為整組拆除
的梁段且其由多個鋼筋混凝土T梁從左至右拼裝而成。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
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